读音“胤”字的读音为yìn,与常见字“印”字同音,《正韵》里对胤字的注音为“羊进切,音孕”。

造字本义“胤”字的金文字形由“幺”、“夕”(肉)、“八”构成。“幺”在甲骨文中表示丝线,象征联系;“夕”(肉)借代生命,表示生命的延续;“八”表示分,象征分化。整个字形表示世代生命的联系和分化。

“胤”字的字形经历了从金文到篆文,再到隶书和楷书的演变。篆文中的“胤”字保留了金文的基本结构,而隶书和楷书则更加规范和简化。楷书中的“胤”字,将篆文字形中的“肉”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月”,这样的简化让书写更加便捷。

在字义上,“胤”字的本义是指子孙世代的血脉延续与分化,这一含义在古文中得到了体现,如“胤,子孙相承续也。”(《说文 · 肉部》)。后来,“胤”字的字义也有所扩展,不仅指血脉的延续,也用来指代子嗣、后嗣、后裔、后代等。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对“胤”字的解释是:

“子孫相承續也。从肉;从八,象其長也;从幺,象重累也。𦞩,古文𦙍。羊晉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对“胤”字做了进一步解释:胤字的本义是指子孙一代代相承续。这个字由“肉”、“八”和“幺”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肉”表示血缘关系,“八”象征着延续和分支,“幺”则表示重叠和累积。

段玉裁指出,“八”在这里不仅表示分支,也象征着血缘的传承和延续,而“幺”则强调了子孙之间的连续性。

他进一步说明,胤字的构造体现了古人对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后代繁衍不息的美好愿景。段玉裁还提到“胤”字在古代也用作国名,以及作为姓氏使用。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里头对“胤”这个字的解释说,“胤”就是表示子孙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很贴切地描述了家族血脉的延续。讲的就是子孙后代繁衍生息,血脉不断。用到文章里头,就是强调家族、血统的传承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