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拥有这种能力,自然是物竞天择的原因,为了躲避捕食者,它们慢慢的进化出了如此逆天的“绝技”,最早发现的会飞的鱼化石是在中国,而现如今飞鱼的大多品种在太平洋。
这种鱼既然飞出了水面,自然会引起人类的注意,难免会成为人类的腹中之物,在日本、中国、越南等地,飞鱼是人们的商业捕捞对象。飞鱼可以蒸煮、烧烤、做成寿司等,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在东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南美洲唯一发达的国家),则将飞鱼视为国家的象征,硬币上、喷泉雕像上以及众多艺术品上都会有飞鱼的标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吃飞鱼,相反的他们因过度捕捞飞鱼,导致飞鱼已经不愿意途径巴巴多斯附近的海域,不过巴巴多斯居民对飞鱼美味的思念依然不减。
宽阔的海面,飞过一只飞鱼,尾鳍划出优美的曲线,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其美丽的鱼。
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飞鱼的飞翔,大多是为了逃避金枪鱼、剑鱼等大型鱼类的追逐,或是由于船只靠近受惊而飞。
海洋鱼类的大家庭并不总是平静的,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中小型鱼类,是鲨鱼、鲜花鳅、金枪鱼、剑鱼等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飞鱼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一种十分巧妙的逃避敌害的技能:跃水飞翔,可以暂时离开危险的海域。因此,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遭到敌害攻击时,或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的刺激时,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但有时候,飞鱼由于兴奋或生殖等原因也会跃出水面,有时候飞鱼则会无缘无故地起飞。当然,飞鱼这种特殊的“自卫”方法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在海上飞行的飞鱼尽管逃脱了海中之敌的袭击,但也常常成为海面上守株待兔的海鸟,如“军舰鸟”的“口中食”。
飞鱼就是这样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钻入海中,用这种办法来逃避海里或空中的敌害。飞鱼具有趋光性,夜晚若在船甲板上挂一盏灯,成群的飞鱼就会寻光而来,自投罗网撞到甲板上。飞鱼的肉特别鲜美,肉质鲜嫩,是上等菜肴。
飞鱼实际上是利用它的“飞行器”尾巴猛拨海水起飞的,而不是像过去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以为是靠振动它那长而宽大的胸鳍来飞行。飞鱼在出水之前,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快接近海面时,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的两侧,这时很像一艘潜水艇,然后用强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划出一条锯齿形的曲折水痕,使其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起飞速度竟超过18米每秒。
飞出水面时,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迎著海面上吹来的风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作滑翔飞行。当风力适当的时候,飞鱼能在离水面4~5米的空中飞行200~400米,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鱼。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最好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1109.5米。
当飞鱼返回水中时,如果需要重新起飞,它就利用全身尚未入水之时,再用尾部拍打海浪,以便增加滑翔力量,使其重新跃出水面,继续短暂的滑翔飞行。显而易见,飞鱼的“翅膀”其实并没有扇动,而只是靠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作短暂的“飞行”。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飞鱼的尾鳍剪去,再放回海里,由於它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不能扇动“翅膀”,所以断尾鳍的飞鱼再也不能腾空而起了。
若发现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编辑:毛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