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管固定的方式为对锁螺丝,用……呃……扳手调节。对,两把,小编目测是13号的开口扳手。碗组使用了有牙碗组,鹅颈把立,内六角螺丝固定。所以动手能力强的用户完全可以自己调节座垫和车把的高度,不过想必没有几个用户会出门自带两把13号开口扳手的。

传动系统方面,采用的也是非常廉价的搭配:单盘单速,塑料脚踏,塑料曲柄,上古时代的D型中轴。也许是因为小编运气好,拿到的车子还比较新,因而并没有发生异响的状况,也没有颗粒感之类的,总体来说传动系统的体验还比较优秀。考虑到这个配置以及共享单车的停放和使用环境,这种骑感能维持多久,小编不好给出定论。

轮组,小编已经想不出如何来描写这个轮组了,只能说轮组的重点在于节约成本了。

外胎还是比较良心的,前后都是正新。

前轮刹车采用了C刹,后轮则采用了抱刹。刹车性能而言,用“减速”来形容更合适。因为无论是前轮还是后轮,基本是无法抱死的。不过这台车本来速度也不快,刹车也是足够使用了。

把套和座垫这两个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处理得还是不错的 ,座垫的舒适度相当好,把套虽然有些硬,估计是因为使用了钢架,实际的骑感倒也不颠手。

写完了几乎没有的硬件部分,我们来聊聊使用体验。

作为一台共享单车,APP的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以车辆定位为主要功能的APP,其位置的精度就更显重要。我们的小编打开APP之后就开始找车,将指针摆在自己当前的位置,然后单击目标车辆,系统会自动为用户规划步行的导航路线,非常方便。小编选择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台车,然而这台车在工地里面,小编无法获取。换了一台,疑似被扔在绿化带里,依然无法获取。第三台车被带进了居民楼……一直到第四台车,小编才真正地骑上这台“1步”。由于小编是因公试骑,所以不存在时效性方面的要求,而对真正希望靠1步单车来代步赶时间的用户来说,时效性能够保证多少,就仁者见仁了。

用户需要先注册账号,并充值99元的押金。

找到车辆以后,开锁的过程还是比较简便的,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车身编码,操作机械密码锁来开锁

车身也张贴了车锁的操作说明,方便了像小编这样的新手来操作。

其他功能方面,APP能够计算用户消耗的热量,计算用户减少的碳排放,却不显示用户骑行的速度和里程。在“我的行程”可以查到用户每一次骑行的消费、起终点、自行车编号、骑行时间,碳排放和卡路里,依然不显示骑行速度和里程,这让小编感到困惑。另外,作为一款定位城市代步的APP,如果APP能加入导航功能相信会更有竞争力。

计费方面,1步无论是价格还是押金都是相对低廉的,收费为每小时1元,押金为99元,用户随时可以要求退还,不主动操作的话,不会自动退还。小编猜想押金沉淀带来的存款利息也是运营方的一个盈利点。

就车辆的骑感而言,我们190+的小编觉得起步和上坡稍稍费力了一些,不知道普通用户体验如何。无论是平路还是上下坡,稳定性都是不错的,小编猜想几何还是采用了常见的城市车几何,不太可能是重新设计的,因而才能有如此稳定的表现。操控方面,说精准,算不上,但不至于出错,用于城市代步骑行,操控性足够。即便是在骑过许多车种的小编眼中,综合价格和定位,这台车的性能表现还是令人非常满意的。

最后,小编还想说几句废话。

最开始,小编是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在微博上看到X拜单车的。心想居然会有共享单车这样的创意,对于城市最后一公里来说是巨大的便利。但是小编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共享单车就在全国铺开了。这让小编想起了很多很多年前团购网站遍地开花的景象,这么多年过去,除了一两家用户数比较高之外,其他的似乎都销声匿迹了。

当然了,作为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和一个自行车媒体人,小编当然希望全民开展自行车运动,大家都健康出行。可是在资本的大潮之下,这场血战能有多少幸存者,小编说不上来。同时,小编也不确定那台在工地里的车,在草丛里的车,在居民楼里的车最后都怎样了,一个好的想法在中国行不通也不是一次两次,所以共享单车更应该有合理健全的机制去保障,而不是单纯靠用户的个人素质来“维护”这个行业的生态。

就“1步单车”本身的车况,再考虑到共享单车的使用强度和环境,小编也有所担心。是否在一段时间之后,1步单车会面临较高的损坏率和高昂的维护成本,尤其是在人工方面。而基于经济利益考虑,如果丢弃损坏的车辆比用人工维护能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又该如何进行?

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推广自行车运动的同时,对低端代步车零售也带来了冲击,2017年的自行车行业会是什么样,恐怕只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知道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