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营企业做生意,能否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与政府关系的远近,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而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与政府官员打交道的问题。
就连把一个亿当小目标的王健林也坦言,“在中国处理政商关系确确实实是最难摆正位置,最难处理好的,甚至比读哈佛博士后还要困难。”
作为一名体制内人士,老秘书从体制内的视角来谈一谈与政府官员打交道需要把握的一些原则与技巧:
一、烧对香敬对神,找对人办对事
不要见到当官的就扑上去,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拿下再说。进错庙,烧错香,敬错神,往往事没办成,精力和财力已耗费大半。在政府里面,每一位官员分管的领域都不一样,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对政府的机构设置、决策流程要事先有所了解。你认识的这个官员,他的职权范围在哪里,能帮你办成什么事,办到什么程度,心里要有数。找对人,是办好事最基本的前提,也可以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二、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
关系到位了,有时政府官员口中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信息,可能对企业来说就是巨大的财富机会。不同级别官员的差别,就在于掌握信息的不同。政府带有扶持和奖励性质的政策,往往谁先得到信息,谁就占有了先机。
三、要对政府的人事变化提前预判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政府部门的人事安排。要有长远眼光,要对政府的人事变化有一个预判,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四、不要在关键的时候给政府官员添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政府部门的人事安排。要有长远眼光,要对政府的人事变化有一个预判,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五、找准政府官员的政绩痛点
政绩就是官员头上的乌纱帽,找准政府官员的政绩痛点,是比用金钱开道更聪明更有效的选择。
六、不要轻信官员的承诺
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一些由地方长官的意志拍脑袋决定的项目,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周期与政府官员任期的关系。不要轻易被政府尤其是某个官员的承诺拖下水,给企业的资金链埋下地雷。
七、把握不同官员的个性需求
官员之间千差万别,不同政府官员要采取不同的合作策略,这个全靠你的社会经验和察言观色的功夫,也需要有经验的人指点。
八、学会保护自己
政商之间的关系,既离不开,又靠不住。永远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留一点后手与证据。
老秘书写在最后的话:
在体制内的成长就像走钢丝,要懂得微观官场知识,老秘书能带给你的,就是你手上掌握平衡的那根杆子